上海海事大学2020年度工作情况报告-尊龙凯时入口

索取号:g010-0202002-2021-0013发布时间:2021-01-05发布部门:党委办公室

2020年在市委、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的领导下,学校党政班子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市委十次全会精神,牢牢把握正确办学方向,全面从严治党,积极推进教育综合改革,保持政治定力,抢抓机遇,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扎实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圆满完成年度各项重点任务和目标,实现“十三五”顺利收官,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党委统领能力有新提高

(一)  坚持管党治党,把方向管大局的领导核心作用突显

强化理论学习,加强思想引领。党委常委会坚持把上级重要文件、重要会议、重要部署在第一时间传达学习、第一时间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第一时间研究贯彻落实,确保及时“接好天线”,努力解决偏差、落差、温差等问题,班子成员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显著增强。理论学习研讨成为党委常委会第一议题,形成党委书记领学导学、班子成员交流研学的学习习惯。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最新讲话、中央和市委重要会议、重要文件,汇编《党委常委会专题学习资料》,丰富班子成员理论学习供给。扎实落实领导干部上讲台制度,全年党委书记、校长上讲台12次,其他班子成员带头讲党课、上思政课成为自觉行动,引领示范效应突显。

规范决策程序,落实党的全面领导。坚决贯彻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对学校工作的统一领导全面加强,党政分工职责清晰,党政合作顺畅有序。书记办公会、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定期召开,会前酝酿沟通、会中充分讨论,会上发扬民主、会后狠抓落实,务实高效的会风渐成常态,党委领导核心作用明显增强,党政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氛围更加浓厚。

贯彻新发展理念,强化特色发展。深入总结分析“十三五”规划完成情况,围绕“十四五”规划,加强顶层设计,举办规划编制培训会、交流会,面向全体师生、校友和社会各界开展意见征集,把规划编制作为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重要途径。针对办学定位和发展方向组织大讨论,确立了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水平海事大学”为目标,坚持特色致胜的发展思路,规划在谋划事业发展、优化战略布局、引导资源配置上的导向作用更加突出。

主动对标对表,找准新阶段新目标。根据市高校分类评价定位,加强分类评价指标分析解读和宣传引导,细化责任分工,强化数据填报,全校上下对标对表的自觉性不断增强。根据今年分类评价结果反馈,认真开展总结分析和改进,今年分类评价结果较上年排名提升6个名次,取得明显进步。同时,依据市分类评价考核要求,深化学校考核激励机制改革,考核导向作用更加突显。

着力提升组织力,双轮驱动内涵建设。切实将党的领导贯穿于办学治校各环节。注重提高党建质量,确立“党建发展”理念,坚持应用研究型大学定位,强化教育教学与科研并重。强化双轮驱动:将“学校—学院—学科—学位—学术—学风”建设作为提升办学水平和层次的一个轮子;将“教育—教学—教材—教案—教师—教风”建设作为提升教学质量的一个轮子。强化“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党员—党风”主轴狠抓组织力建设,把党的组织功能落实到立德树人各层面,把党的领导融入内涵建设各环节,以良好的党风引领教风、净化学风,形成合力,推动学校整体发展。

深化治理体系改革,推进治理效能提升。深入推进制度创新和治理体系建设,着力构建以章程为基础、以专项制度为辅助、以实施细则为支撑的三级现代大学制度体系,全年修订73项制度。坚持问题导向,深化整改落实,把抓整改作为补短板、促发展的重要契机,推动学校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上年度履行“三大主体责任”查摆的6项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57项巡视整改任务中,除了3项未完成外,其它已全部完成;主题教育期间,梳理的班子成员个人问题65项已全部完成整改,梳理的校院两级班子81项次问题中,77项次均已落实,其它4个问题已启动并在持续落实中。

(二)  提升意识形态话语权,夯实人才培养的思想基础

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贯彻落实《上海海事大学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等文件精神,发挥意识形态领导小组职能,健全意识形态工作组织体系。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二级单位考核评价体系,建立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明确二级党组织对本单位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分析研判,党委常委会5次专题研讨意识形态工作。党委常委会、理论学习中心组、二级党组织书记会议定期传达和学习中央、市委有关意识形态情况通报,分析研判学校意识形态形势,及时形成相应对策措施。

多层次理论学习机制运行良好。党委常委会、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二级中心组等各层级学习制度贯彻有力,跟进学更加及时。制定《中共上海海事大学委员会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工作方案》,加强全会精神宣传解读,及时推进《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民法典等学习,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等汇编《每周学习》34期、《暑期学习》7期,干部理论学习供给更加有保证。落实学校《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制度》。鼓励广大师生党员自觉运用“学习强国”平台,“学习强国”在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的人均积分排名位居全市高校前列。

理论宣讲工作常态化成立十九届五中全会理论宣讲团,党委书记任团长,第一时间为师生代表宣讲。发挥学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研究会、青年政治理论研究会等学生宣讲团作用,开展朋辈宣讲。理论宣讲团全体成员加入临港新片区基层宣讲团,走进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宣讲,形成大中小幼一体化发展。

智库建设更加科学规范。成立智库建设领导小组,强化对智库工作的领导。出台《上海海事大学党委关于加强智库建设的实施意见》,强化对智库成果发布把关审核。依托学科优势,持续提升服务行业建设与发展的能力。3个特色智库纳入交通运输部的交通运输新型智库联盟。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被列入“上海高校智库”b类立项名单。《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的社区便民服务类新基建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建议》《关于秋冬季冷链物流运输中疫情风险防控的建议》等获市委主要领导批示。

“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深入开展。继续推进交通运输学院全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推动“上海市‘三全育人’示范建设高校”建设。制定《上海海事大学“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把育人要求纳入岗位职责。发挥校史育人功能,演出高等航海教育先驱校园大师剧《陈嘉震》。

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改革创新扎实推进。加强马院建设,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组织马院教师开展新冠疫情应对系列课题研究,挖掘疫情防控中的育人元素,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吸引力。校党委书记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海大学子的时代担当”为主题为新生上开学第一课,以“在抗疫中成长,在磨砺中奋楫”为主题的在线讲疫情防控思政课。结合学科特色,推动“中国航海史”“中国航运史”课程建设,形成特色思政课程。组织思政课教师与课程思政教师结对子,挖掘思政教学元素,为课程思政提供教学支撑。积极构建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截至目前,全校270门次课程实施课程思政,完成186门课程思政教学大纲汇编,立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50门。继续举行课程思政教学竞赛。

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全面加强。坚决守住课堂主渠道,修订课堂管理制度,把违反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等政治原则的情况定为一级教学事故。依据《教学督导工作条例》对教学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和日常教学活动等进行督导。班子成员主动深入课堂听课、评课,了解教育教学情况,推进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严格落实讲座、论坛、报告会等审批制度,按照“谁主办、谁负责、谁审批、谁监督”的原则,落实“一会一报”“一事一报”制,依托“网上行政办事中心”,实现讲座论坛数字化管理,全年审批198场各类论坛、讲座、报告会。加强学生社团管理,完成注册备案107个,开展社团教育培训,提升社团骨干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

防范校园宗教渗透更加有力加强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学习宣传教育,确保《上海海事大学学生一日生活制度实施办法》让每个学生知晓。每月对少数民族学生动态进行排摸,加强对重点学生跟踪教育。开展领导干部与少数民族学生结对子工作,全年222名干部、学生参加结对子活动。以落实市教卫工作党委开展高校师生宗教信仰调研摸排工作为契机,深入开展全校师生宗教信仰情况排摸,切实防范校园宗教风险,筑牢校园意识形态安全屏障。

新闻宣传工作亮点纷呈。大力宣传一线教职员工和学生事迹,开展“我心中的好老师”“服务临港新片区”“抗击疫情”“暑期坚守岗位”“招生进行时,国家一流本科专业系列介绍”等5个系列校内专题报道。推动学校专家在中央和地方重要媒体解读“海上碰撞”“海员生存状况”等问题,接待上海电视台关于新增人工智能专业、教育电视台关于“浦东三十周年师生反响”等各类采访30余次,策划新闻外宣250余次,积极提升学校社会影响力送水大叔-黄雷锋、藏族学生次仁旺加跨越4000多公里回母校表达感恩、东京审判亲历者高文彬等故事被《解放日报》、新华社等多家媒体广泛报道,成为育人的生动材料。积极推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学校官微稳居上海高校前列。

网络舆情引导科学有效。依托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建立网评员队伍。颁布《上海海事大学新闻发言人制度》,明确新闻发布的原则、程序、方式和内容。规范疫情信息发布流程,利用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全方位展示学校抗疫工作,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校内论坛实行网络实名制,及时回应师生诉求。建立网络舆情应急处置预案,妥善处理好研究生搬迁引发的舆情

师德师风建设不断加强。制定《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办法(试行)》等4项制度,建立教师工作部与组织部、人事处、教务处等部门联席工作机制。召开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教师培训工作会、教师思政会等会议,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强化师德考核,建立师德档案。对师德失范和违规违纪教职工进行严肃处理,分别给予通报批评、记过、撤销人才称号等处分,用身边事教育警醒身边人。

(三)  强化基层党的建设,提升教育事业发展的保障力

“四史”学习教育扎实开展。成立“四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党委书记任组长,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带头讲示范党课。校领导班子集体赴中共四大纪念馆、多伦路城市武装斗争现场教育基地考察学习,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压实基层党组织责任,二级党组织制定本级学习教育方案,书记切实承担第一责任人责任,从严从实抓好学习。把开展“四史”学习教育作为重要内容贯穿基层党支部“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全年围绕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等开展主题党日活动1219次。基层党组织书记围绕“四史”学习教育讲专题党课307次。在学院、学服中心、图书馆,打造红色港湾党群服务示范点。将大学生学习“四史”与暑期社会实践项目相结合,开展“讲述中国,见证历史”活动,深入挖掘身边人、身边事、红色故事等鲜活资料、典型案例。

党组织和党员在急难险重环境中作用发挥突出。师生党员积极捐款支持防疫工作,合计捐款41万余元。教工党员踊跃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累计3667人次。学生党员积极参与社区的各项志愿服务活动。成立第三届进博会志愿者临时党支部,志愿者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出色完成各项志愿服务工作。党员教师薛明锁在南极科学考察中,担任“雪龙2号”大管轮职务,带领团队排除故障120余次,为圆满完成科考任务做出重要贡献。青年党员教师高军入选中组部第20批博士服务团,挂职西藏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厅2年,为西藏信息化建设和富民兴藏贡献力量。

党建质量提升工程深入实施。大力选拔党务上有能力、业务上有建树、师生中有影响的教学科研骨干担任党支部书记,学校机关14个党支部书记均由处级干部担任,二级学院48个专任教工党支部书记均具备博士学位或高级职称,实现“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的全覆盖。经管学院管理科学系教工党支部入选上海市“攀登”计划样板党支部、教育部第二批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交通运输学院国航系教工党支部入选上海市首批“课程思政”重点领航团队。红色港湾党建服务中心入选市教卫工作党委第二批示范性党建服务中心。打造“学校史习四史,建设航运强国”示范党课,入选教卫工作党委第二季“伟大工程”系列示范党课,将党性教育与办学特色、发展历程相融合,推动广大师生知史荣校、爱校爱国。

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强化。组织学院修订党委常委会、党政联席会议事规则,明确二级单位党政分工职责,畅通二级单位党政合作运行机制,强化二级单位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优化党组织设置,设立物科院党委,独立设置体育教学部,成立体育教学部直属党支部。选优配齐训强二级党组织书记、基层党支部书记,推动落实学院党委专职组织员配备全覆盖。建成11个“党员之家”党员活动室,为二级党组织党建活动的开展提供保障。举办四史学习教育党支部书记培训班,209名基层党支部书记参加培训。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精神,规范基层党组织按期换届,全年有35个基层组织按规定程序顺利完成换届,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不断增强。

党员发展工作高质量推进。,发挥教工支部凝心聚力的主体作用,推动基层党建和教学科研工作双促进、双提高。克服疫情的影响,抓实党员发展工作,规范党员发展程序,优化党员发展数量、质量和结构,每周通报党员发展情况,全年发展党员764人,完成发展目标的99.2%。举办两期线上党员发展对象培训班,共计805名学员参加培训。依托党支部“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组织党员开展交流研讨,形成了人人讲党课、个个谈思想的良好氛围。加强对组织生活和主题党日的内容指导,每月公布各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和主题党日安排,各基层党支部结合区域特点,开展公益清滩、理论宣讲进社区等活动。

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加强注重选任与学校办学方向和发展要求相匹配的干部,树立选人用人的正确导向,干部想干事的热情进一步激发。规范干部选任程序,强化任前把关,坚决防止干部带病提拔,有序完成18个处级干部岗位、11个科级干部岗位的选拔任用工作,干部队伍力量进一步充实。加强干部培训,举办3350人次中层干部培训,干事能力有了新提升。积极选派5位青年干部,分别赴西藏(第21批中组部博士服务团)、山东(第六批科技副职挂职)、市委市政府及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挂职锻炼,拓宽干部培养渠道。成立学校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人才工作政治把关,积极选拔高层次人才参加市委党校研修班,统筹推进学校人才工作。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校领导多次与青年教师交流座谈,强化对人才队伍的政治领导和思想引领。

党建理论水平不断提升。《健全高校院系党组织领导和运行机制研究》获得市党建研究会立项;《高校党组织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领导研究》《加强高校基层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机制研究》等六项课题获得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党建研究会课题立项。立项校内党建课题16项,强化党建理论研究。

(四)  扛起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营造风清气正育人环境

全面从严治党纵向深入。今年高校形势严峻,党委始终紧绷思想认识这根弦,担负起执行和维护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责任,敢抓敢管,真抓真管,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理解和认识全面从严治党、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要求上来。把“严”的主基调贯穿全面从严治党全过程,“四责协同”机制建设持续深化细化,“三大主体责任”同步落实,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机制建设一体推进,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全面强化,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正在逐步形成。

“四责协同”机制不断健全。制定并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问题(风险)清单和措施清单三张清单制度。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党委书记第一责任、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的“四责协同”、合力运行的具体要求更加明确。修订《关于加强向学校党委请示报告工作的实施细则》,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工作更加规范。继续实施“四书四会三报告”制度,以项目方式推进班子成员落实“一岗双责”。继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重心下移,指导和督促学院建立并完善管理体制和权力运行监控机制。

党风廉政建设任务更加清晰。将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落实列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专题研究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制定《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要点》和《领导班子成员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分工》,对重点任务和工作责任分解细化、责任到人。针对退休返聘人员待遇不规范问题,发放纪检监察建议书、廉情抄告各1份。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落实“重大监察事项”和“党风廉政建设日常监督事项”向校纪委报备制度,对基建修缮工程、校办企业改制、物资设备采购、财务预算调整等重点方面强化监督管理。

政治生态分析有序开展。制定《政治生态分析工作办法》,建立了8个一级指标、28个二级指标和76个三级指标的评估指标体系,包括遵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思想和组织建设情况等八个方面的内容。启动校院二级的政治生态分析工作,学校政治生态持续向好,党的组织力持续增强,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持续提升。

廉政风险防控扎实推进。党委书记、纪委书记对二级单位廉政风险点“过堂会审”,全校42个学院(部门)梳理出易产生廉政风险的工作职权366项,建立了职权目录、职权运行流程图、廉政风险点及防控措施一览表,进一步加强了对公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坚持不懈进行节点教育,持续释放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把制止餐饮浪费作为纠“四风”重要内容,制定《“制止餐饮浪费,培养节约习惯”行动方案》,开展专项督查、现场检查,举办丰富多样的“光盘”活动,引导广大师生牢固树立勤俭节约意识,成立“小米粒”志愿者督导队,组织开展节约粮食、杜绝浪费宣传活动,食堂推出“小份饭”等节约措施,师生节约意识明显增强,浪费现象大为减少。

选人用人把关作用更加突显。征求纪委关于当事人廉洁自律情况意见,成为职称评聘、干部选拔、荣誉称号推荐等工作前置环节,纪委在选人用人环节中的政治把关、廉洁把关作用更加突显。坚持任前谈话和试用期制度,并持续跟踪了解,对其履职后的表现进行全方位了解,及时纠偏、改正。制定并坚决执行干部重要事项请示报告、有关事项报告、兼职报备审批、出国(境)管理、离沪请假、经济责任审计、管理工作问责等制度,干部日常监督管理机制更加健全。

校内巡察工作有序推进。建立健全巡察制度及工作流程。坚持巡审结合,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巡察启动前,对巡察组成员开展业务培训;巡察过程中,组织巡察组和被巡察单位“两个共同学”;巡察结束后,狠抓整改落实、建章立制。先后组织开展两轮,对经济管理学院党委等5家单位巡察。抓好商船学院党委等4家被巡察单位的整改工作。校纪委加强督促检查,督促被巡察单位党组织落实责任做好整改。学校的巡察工作得到市委巡视办的高度评价。

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不断强化。严格执行各项财经纪律、财经制度,加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监管。建立内控工作实施方案,聘请社会中介机构,推进内控体系建设。严格按照教育部“阳光工程”各项要求,针对研究生招生网络远程复试工作,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及应急预案,针对疫情带来的变化,全方位做好考务管理,确保考试顺利规范进行。通过“海大清风”微信公众号,发布有关廉政信息、警示教育信息122条。

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取得明显成效。认真执行《关于监察职能向市管高校延伸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纪委书记只分管纪检监察工作和协助巡察工作。纪委退出与履行主责主业无关的各类议事协调机构68项,专职纪检监察干部增加至5人,纪委更加聚焦监督主责主业。在全校中层干部培训会议上,专题介绍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推进情况,营造支持改革的良好氛围。完成纪检监察专网接入和专用谈话室建设工作。

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得到有效运用。将“四责协同”清单机制延伸到二级学院,并在巡察、政治生态分析和专项督查中进行检查,确保责任传导到位、任务落实到位。规范问题线索处置和办理工作,定期召开监督执纪执法专题会议,集体研判问题线索,严格执行请示报告、规范问题线索处置流程,健全信访办理、案件审查调查工作机制。运用“四种形态”处理7人次,其中第一种形态批评教育6人次,运用第四种形态处理1人次。

压紧压实二级党组织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三大主体责任”年初同部署、年中同推进、年底同考核的“三同”机制;建立健全对基层党组织全面从严治党工作的指导、监督、考核机制。加强对二级党组织管党治党政治责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二级单位纪检委员发挥日常监督作用。对经济管理学院等六家单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开展专项检查,检查结果作为年度考核的主要依据之一。

二、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内涵建设水平有新提升

(一)  聚焦立德树人,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

高水平大学建设有序推进。居《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us news)世界大学工科排名第431位,较去年上升36位。智能制造与可持续供应链研究中心、工业工程与创新方法示范推广中心等高水平学科实验室完成初期建设。全球供应链管理战略、智慧物流、智慧港航协同控制与决策、自动化码头健康与安全、智能海事技术战略、港航可持续发展、海事安全与保障等7支高水平创新团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流本科建设深入实施。坚持需求导向,对接上海四大新兴产业发展,优化专业结构调整,新增人工智能本科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8个专业获推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英语专业获评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航海技术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多式联运组织与管理等3门课程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供应链设计与管理等15门课程获评市级重点课程。5项教改项目获上海高校本科重点教改项目立项。本科在线教学平稳运行,日均上线本科班级1695个。

研究生培养质量不断提升。推动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领计划,开展上海市研究生暑期学校2个、研究生学术论坛3个,参与学生近1000人次。建立实践基地21个,招收非全日制研究生43名。开设研究生线上课程562门。首次启动硕士研究生网络复试、博士研究生网络初试和复试,研究生招生规模增长22.3%。开展12个一级学科评估工作,3个一级学科学位点通过市级评审。创新emba教育,启动粤港澳大湾区研究生院第二期emba和钦州研究生院第三期emba培养。举办“建设北部湾国际门户港港航物流专题研讨班”“常熟中远海运物流有限公司专题高端培训班”“中林时代控股有限公司专题高端培训班”“圆通速递有限公司高潜人才高端培训班”等培训项目。

创新创业教育取得显著成效。积极指导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1029人次本科生在54项省市级学科竞赛中获省市级以上奖励奖176项,其中荣获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慧鱼组)一等奖2项,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一等奖1项,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特等奖2项等。56个创新创业项目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60个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获得市教委立项资助,培育校级创新创业项目320项。研究生参加创新实践系列大赛超过1500人次,获国家级三等奖以上164项,数学建模竞赛奖项数量名列全国第四。

生源质量和就业率继续保持高位水平。克服疫情影响,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线上招生宣传工作。本科提前批招生计划有11个省(市)实现100%一本招生。陆上专业继续保持全部一本批次招生,其中理工类专业招生最低录取分数线超过一本分数线40分以上的省()16个;文科专业招生最低录取分数线高于一本线40分的省()11个。把“保就业”作为首要工作,主动出击,多方联动,广泛开拓就业市场,2020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3.26%,高标准完成上级要求。

(二)  坚持引育并举,师资队伍力量显著增强

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明显。强化高层次人才引进,全年共引进专任教师49名,其中远航计划特聘教授3名、副教授3名,2人入选第九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4人入选第十批上海“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入选上海高校“特聘教授”、国际人才“蓄水池”工程各1名。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全年新增上海领军人才、东方学者、青年东方学者、青年科技启明星人才、晨光计划、阳光计划各1名,上海市人才发展资金资助2名、扬帆计划6名、宝钢优秀教师奖2。继续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培养“四大计划”,提升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选派6位青年教师参加第四届上海市青教赛2人获一等奖,2人获二等奖。

人才管理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规范人才引进流程,加强对拟引进人员的政治把关,切实防范化解风险。改革引进教师首聘期考核,去12月至今,共考核引进教师40人,其中,2人因考核不合格被解除合同,4人因考核基本合格被预警,人才队伍有序发展态势得到有效保障。加强和改进人才服务工作,利用临港新片区30条政策,制定个性化方案,实行“一人一策”,做好高端人才配套服务。

人事制度改革持续推进。加大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力度,新聘教授6人、副教授31人、其他专技系列副高级职务4人,高级职称聘任数量创近几年新高。完善各类人员经费发放标准。执行好思政教师和辅导员岗位津贴发放政策。出台党务工作人员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实施办法,启动相关聘任工作。加大辅导员招聘力度,招聘专职辅导员10名,聘任教职工辅导员50名,形成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结构稳定的辅导员队伍。

(三)  对接重大战略,科研水平与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科研工作取得新的进展。截至今年11月底,科研总经费1.08亿元,纵向经费占46.2%,其中,自科基金直接经费2011万元,增长79.6%,社科基金直接经费220万元,增长150%。获得国家级项目43项,总经费超过2700万元,其中,自科基金36项(重点项目3项),社科基金7项(重大1项、重点1项),科研指标实现新的突破。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上海市技术发明奖三等奖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三等奖1项,超去年水平。发表高水平论文393篇,超去年总数16篇;新增24篇高被引、热点论文,超去年总数10篇。发明专利授权144项,超去年总数50项。

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发挥学科特色,助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交《关于疫情影响下加快完善我国综合运输体系的建议》等多个专报,获省部级以上领导批示。在北方港口重镇青岛设立研究院,提升服务国家航运战略能力。进一步密切与临港新片区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党建联建等方面的合作,继续强化产教城融合发展,提交《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企业专利态势分析报告》为临港新片区重点产业发展提供重要参考。与中远海运集团、上海振华重工、上港集团、山东港口集团、天津港集团等企业就航运、物流、海洋等领域的重大问题开展科研攻关,帮助行业加快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入选“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国家试点单位”。

国际交流与合作平稳开展。积极开展疫情常态下的国际交流合作,先后与境外高校、业界机构开展近40场云端会晤与会谈,新签或续签合作协议7项。聘请70名长短期外籍教师开展线上或线下教学。举办第3届全球绿色航运论坛等在线国际会议4次;组织与新加坡海事及港务局合作备忘录签署仪式等重要在线国际交往活动4项;完成“国际海事技术发展与新时代海事教育”等8个在线国际培训项目。举办“海事教育与航运可持续发展论坛”,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的160余位海事教育界专家、学者在线参加论坛。

三、提升学校治理效能,教育保障工作有新发展

(一)  科学抓好疫情防控,稳定办学秩序

严格落实上级关于疫情防控的各项工作部署和防控措施,层层压实疫情防控责任,确保师生健康安全。成立学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形成三级防控工作网络,建立16项制度,深化细化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实现师生零感染。抓好安全生产,师生顺利返校,“复工复学”平稳开展,在线教学、研究生在线复试等顺利进行,教育教学有序开展,校园保持和谐稳定。

(二)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办学效益

财务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积极开源节流,大力筹措资金,保障事业发展的经费需要和教职工收入水平的稳步提升。修订财务制度16项,梳理财务业务工作流程35个,规范教育收费,强化收入管理,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提升财务工作水平。出台《上海海事大学预算绩效管理办法》,强化预算管理,做好会计核算,提高学校资金使用效率。

资产使用效率不断提高。完成两批报废资产自主处置工作,到报废期限再利用的国有资产418件,提升国有资产使用效率。完成“育锋”轮处置工作。启动完成新校建设项目部分单体设施设备固定资产入账工作。推动学校不动产权证确权补证工作。完成新校6个项目的房屋产权证办理和其余房屋的确权补证材料的收集。开展学院楼宇使用效率评估,出台《上海海事大学经营性服务用房管理实施细则》,优化公有房产配置效率。根据上级要求,深入推进校办企业体制改革,完成20余家企业的改制任务。

(三)  加大基础建设力度,完善办学条件

校园基础建设扎实推进。启动4.6万平方米的航运科技创新大楼项目建设,涉及资金3.6亿元。开展2.2万平方米学生宿舍和4100平方米海馨食堂维修项目,涉及资金5700万元。包括新建公共教学楼、学生宿舍楼在内的临港校区拓展工程被市教委列入“十四五”规划正式项目,临港新片区协同创新中心被市教委列为规划备选项目。

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继续推进网上行政办事中心建设,加快业务流程的优化再造,新上线流程15个,在开发流程13个。开展校园网站治理工作,按照“关合迁规,一网发布”原则,完成22个院级网站及12个职能部门网站的管理工作,校园网络信息安全进一步加强。完成无线网络升级改造,新增无线接入点1200个,师生员工无线上网体验明细改善。完成一卡通升级改造。启动数据治理工作,提升数据应用能力,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图书期刊资源不断丰富。全年入藏中文图书20542种,入藏外文图书343种;订购中文报刊546种,外文报刊91种。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文献传递服务满足率达95%,文献传递满足率100%。图书馆接待读者629,976人次,数字图书馆访问量854,261人次。学科咨询服务运转良好,年内提供服务咨询2485项,其中,大型学科咨询21项。期刊编校质量持续提高,年内出版图书80种,实现经营收入600万元。

文明校园建设扎实推进。推动校园绿化小景改造,积极创建“花园单位”,建设美丽校园。坚持日常修缮与年度专项维修改造相结合,不断改善校园基础设施条件。深入开展垃圾分类,修订《上海海事大学校园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实施办法(试行)》,新建3个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大力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垃圾分类工作取得良好成效。文明校园创建深入开展,继连续20年获上海市级文明单位(文明校园)称号后,于1216日接受上级文明单位的实地检查,获得好评。

(四)  充分凝聚各方力量,汇聚办学合力

校友工作取得积极成果。加大校友工作力度,新成立山东校友会,举办“慧海达航”青岛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高峰论坛暨第三届全球校友联谊会等活动,密切学校与校友、校友与校友之间的联系与交流。加强教育基金会规范管理,高质量完成基金会规范化建设评估,获评4a级社会组织。制定《上海海事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接受社会捐赠管理办法(试行)》等制度,理顺教育基金会管理和运行机制。

统一战线不断巩固高度重视统战工作,加强无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制定《上海海事大学无党派人士认定办法》,新认定7名“无党派人士”。注重发挥统一战线优势作用,引导统一战线成员参与民主管理、开展社会服务、积极议政建言,统一战线工作取得一系列突出成绩。九三学社上海海事大学委员会被九三学社中央评为“2016-2020年社务服务先进集体”,民建上海海事大学支部获“2019年度民建上海市委参政议政工作先进组织一等奖,民建会员殷骏被市政协评为“2018-2019年度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先进个人”,被市委统战部评为“2019年度上海市优秀党外特约信息员”。

学校民主管理切实加强。推动工会、妇委会依法依规履职,强化民主监督管理,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物流工程学院王天真教授获得2015-2019年度上海市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学校被评为“2017-2019年度上海市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先进单位

老干部工作扎实开展。积极落实好离休老同志政策,让其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加强向离退休干部通报工作,积极发挥“五老”作用,把关工委工作纳融入“三全育人”工作,取得一系列成绩。2020年学校关工委被评为市教育系统关工委先进集体,《新形势下教育关工委深度参与“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研究》荣获特等奖。

2020年,学校改革发展取得了新成绩,同时仍存在不足:一是服务国家和上海重大战略的能力有待提升,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研究领域、研究方向、研究团队、研究项目和研究成果不多,办学质量仍需提高;二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力度还需加强,“三全育人”成效的显示度不强,一些工作不够扎实。三是治理体系还不够完善,制度建设的科学性、整体性、系统性不强,制度执行的力度存在偏差、落差。

 

新的一年,我们将迈入新发展阶段,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开启“十四五”,踏上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学校党政领导班子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初心使命,胸怀两个大局,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明确应用研究型大学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以特色求发展,着力深化改革,提升治理能力,积极融入临港新片区发展,为服务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和国家海运强国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
网站地图